在北京大学工学院 2008 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周青 2008.6.26 各位同学,各位老师: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被邀请作为北京大学工学院毕业典礼的嘉 宾,在这里能有这个机会与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一起来分享我的 一些经历和想法。 对于在座的同学们来说今天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, 你们是一群十分优秀也十分幸运的年轻人,能够在北大这样令 人仰慕的学府完成学业,说明你们已经成功地走过了人生的一 个重要阶段。我的亲身经历使我相信:你们在北大的这几年一 定会影响到你们的一生,这几年的生活也会永久地留在你们的 记忆中。 我今年 44 岁,经历相对比较简单,如果将幼儿园和中小学也都 算作经历的话,北大是我迄今为止生活过最长时间的地方,我 在这个校园里生活了 9 年!4 年本科、3 年硕士、最后两年是留 校做了助教。而且我 1988 年开始做助教的时候,又住回到了我 本科一年级的那间宿舍,只不过本科生的时候是 7 个人一间, 当老师的时候是 3 个人一间。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北大这个地方对于我来说,有多么的亲切。 这里有我许多受尊重的老师,有我的学长、同学、和学弟和学 妹们。 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,花几分钟时间与大家谈两个问题,一个 是我对工程学科的感受,一个是我对个人发展的体会。 我在北大学的是理科,力学专业和固体力学专业。我感觉那个 时候得到了很扎实的数学方面的训练,尽管那时学到的数学知 识,在我今天的科研工作中很少使用,但我觉得对我的思维和 1 能力的训练很重要。后来到 MIT 做博士时学的是机械工程,还 是应用力学方面的研究。直到博士毕业以后,我的第一个工作 是去了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中心,我在那里工作了 5 年,才真正 接触到工程,也奠定了我后来一直从事汽车碰撞安全方面研究 工作的基础。 工程是一门十分贴近实际的学科,是实实在在创造价值的学 科。工程在任何时候对社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我后 来到了美国转型做工程,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实力其实更体 现在如何能生产出更受消费者欢迎的一把剪刀、一辆轮椅或是 一个节能灯泡,更不用说像汽车、飞机、航天、绿色能源的开 发等等都是具有高度集成性的工程问题。 我记得在美国的时候看到过一篇硕士论文,专门做残疾人乘坐 轮椅使用的坡道的优化设计。要考虑到材料的选取和摩擦与坡 度的关系,如何能尽量节省坡道的占地面积又兼顾使用的功能 性和方便性、要考虑到不同的气候和温度下的使用,要考虑施 工成本和维护成本,等等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,这件事如果是 在中国,很可能找几个民工,干两天就搞定了。所以说工程就 是将产品人性化、生产规模化、性价比最大化,从而提高广大 人民的生活水平。企业要有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推出用户喜爱 的产品,不断创新。我们看看国际上公认的几个强国:美国、 德国、日本、英国、法国,这些国家都在不同的工程领域里有 着很强的竞争力。 工程不是简单地做出一样东西,而是要做出消费者喜爱并且能 够买得起的东西,而且企业还得有盈利。所以你们要面临的挑 战不单是如何攻克尖端技术,更是如何将技术转化成实用的产 品。工程实践需要全面的、综合性的思考模式,要考虑技术、 设计、工艺、市场、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,还要考虑开发流 程、开发方法、管理和效率,还要考虑如何平衡取舍和得失。 以设计和制造汽车为例,要想制造出一个车能将人或者货物从 A 点运到 B 点,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大三的学生就能做到,我 还见过 MIT 机械工程系大三的机械设计课的一个课外活动就是 2 一组学生造出了一个太阳能汽车在街上开。但是如果要制造出 一款车能够满足所有的环保、噪声和安全的要求并且能够量 产,中国的汽车企业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学习,这就是汽车行 业的媒体和领导讲话中这几年不断说的要发展自主技术和自主 品牌这件事。如果再提高一点要求,要造出满足所有的环保、 噪声和安全的要求而消费者又愿意花钱买的汽车,那全世界只 有十几家企业可以做到。如果再进一步提高要求,要造出满足 所有的环保、噪声和安全的要求,消费者愿意买,企业又能有 钱赚的汽车,那全世界恐怕就只有两三家企业可以做到了。 在座的不少同学可能会成为工程方面的技术人员,从我刚刚谈 到的一个工程师都需要做什么样的事情,我们可以总结出作为 一个工程师需要有些什么素质和技能。除了要有深厚的专门技 术知识和技能,我想还包括要具有全局性的视角,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,与人沟通的技巧,团队合作精神,对复杂事情和时 间的管理能力,等等。工程师必须既是专才又是全才。 关于个人发展,我也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。 一个是不要怕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学习,如果你身边多 是比你优秀的人,你可以进步得更快,当然竞争的压力也更 大。这就好比大家考大学都希望进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。这一 点我深有体会,我从北大到麻省理工学院一直都不是班里成绩 最好的学生,在我的周围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同学,和他们在一 起得到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收获,一点都不比从课程学习或科 研中的收获小。 身边如果能经常有一些比自己优秀的人,我会感觉心理很踏 实,因为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,也会感觉自己也很优秀。这 一点其实也适用于择偶和交友。你的男朋友、女朋友、或者好 朋友每天与你交流的时间要远比其他人多, 如果在这些交流中 能有比较多的正反馈,长年累月下来的收获肯定不小,也有助 于加深感情。 3 第二点我想谈的是得失观。在比较得失的时候,更多的应该从 大处、全面和长远来考虑。在很多情况下,一个人和一个团体 的眼前利益很有可能与长远的利益有冲突。我的观点是:在眼 前的事情能够过得去的情况下,多考虑长远利益。 比如作为年轻人,你最大的成本是时间,你要考虑如何能够最 有效地利用起你 20 多岁这几年宝贵的时间。如果你目前的收入 可以保证你的基本生活的话,那挣更多的钱也许只是你眼前最 大的利益,而并不是你长远最大的利益。我的学生在毕业选择 工作的时候,我就发现他们已经将能否有发展的机会看得比工 资多少要重要。 我特别给我的学生灌输时间的成本,用金融学的术语叫做机会 成本。只要能承受,多花一些钱买一些方便,20 多岁的时候每 天能在自己身上多投资一个小时,几年积累下来的效果会非常 大,这些投资以后应该会有回报的。100 年以前的社会是资本 型的社会,你必须要有资本,才可能有较多赚钱的机会。而当 今的时代是知识型、创新型的社会,你要有想法、有创新、有 技术,资本自然会追逐你的。这里我要引用我太太常说的一句 话:什么都可能丢掉,只有积累在自己身上的本事不会丢掉。 所以说,大家要将今天能够赚到的钱看得轻一些,对自己经历 和积累的经验以及人脉关系等等要看得更重一些。换一个说 法,凡是能用钱来计算的收益或者损失都可以很明确地衡量得 失,凡是不能用钱来计算的无形资产的得失,在你的计算方程 中应该有更大的权重。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人事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开环境。你必须要 考虑在哪里你可以发挥你最大的优势,哪里是发展的热点。比 如说我 5 年以前决定回中国发展,我没有留任何后路,在美国 辞掉了工作、卖掉了房子,全职全时到清华大学来做教学和科 研。很多人问我是如何做出这个决定的,那当然是一个很困难 的决定,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决定。 我在美国发展得相对比较顺利,4 年从 MIT 拿到博士学位,之 后在工业界工作了 9 年。我当时感觉我在美国能够发展的空间 4 已经相当有限了,而我如果到中国来发展,我当时所要放弃的 不过是一个比较安逸的生活环境,而所得到的是在中国更大的 发展空间。这里有中国经济发展大环境的优势,有我本人经历 的优势,有我文化背景的优势,等等。中国的经济会在全球占 很重要的地位,这其实在 6、7 年前我开始考虑回国的时候已经 很明显了。美国的汽车工业会向外转移,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 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,汽车在中国会成为大众化产品,这在 6、7 年前也不难预测到,只是当时没有人预测到中国的汽车市 场会发展得这么快,美国的汽车工业会下滑得这么快。所以 说,你个人可能有很大的本事,但如果不能找到一个最适合你 发展的环境、专业方向和职业,恐怕也很难有大的作为。 各位同学,你们完成了北大的学业,在你们的经历中也就是划 上了一个漂亮的逗号,并不是句号。今后的路还很长,这只是 一个好的开端。好的开端只是增大了成功的几率,后面的努力 则更为重要。 北大的光环给了大家很高的品牌认知度,也代表着更大的责 任。周围人对你的预期可能给你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,同时也 是压力。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 下,如何能够把握机遇,不辱使命,还需要更大的付出。作为 北大的毕业生,应该对成功有着极大的渴望,我也相信大家具 备成功的能力。我在这里衷心祝愿今天获得学位的各位同学既 能够在自己今后的事业和生活中获得成功,不断为北大的品牌 和声誉增添价值,同时也能有机会回馈社会和父母。 谢谢大家! 5
© Copyright 2025 Paperzz